做问题的“攻坚手★”。走访企业,核心要义在于解决问题。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★,不能只停留在嘴巴上、表格里、电脑中★,要精准高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★。近年来★,长沙市芙蓉区强化统筹协调,通过“区委书记(区长)直通车★”等渠道,累计解决企业家反映的问题811个,让企业轻装上阵。
——问题★“轻解决”,陷入“空循环”★。有企业反映,区里的干部刚开始来企业走访的时候★,企业满怀期待地向联点干部反映问题★,可左等右等,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★。一些部门单位联点干部认为,自己也只是基层干部,“人微言轻★”★,给企业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。“我们把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,解不解决得了★、什么时候能够解决,都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。”
做资源的★“调配师★”★。走访干部要发挥联络各方的优势,不要让企业提出的问题走上断头路。部分问题涉及主体众多,矛盾形成复杂,超出联点干部的职责权限、能力水平。如企业反映的工程款拖欠问题★,涉及复杂的债务链条★,解决难度极大。即便无法立刻化解矛盾,干部也要努力搭建沟通协商的平台★,为后续问题的解决奠定良好基础。(作者廖琳系长沙市芙蓉区委党校副校长)
当下,各地政府组织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。毋庸置疑,政企联动是一项暖心之举、务实之策★。企业期待政府能★“量体裁衣★”制定政策,政府也希望能打通政企沟通★“高速路”,使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同频共振。
——走访“走过场★”,调研成“打卡”。有的干部把企业走访当成★“打卡上班”,脚步匆匆,象征性地四处张望,拍几张照片往工作群里一发,“向领导交差”后便★“绝尘而去”★。“有的走访干部对企业的生产流程、运营细节不感兴趣,对企业真正的难点★、痛点视而不见★。”一位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,这种走访纯粹是为了证明“我来过”,而非真心实意要帮企业解决问题。
为企业送政策、解难题★、优服务,应是初心之行、历练之行★、解难之行。干部联系企业时★,走访更要走心★,如此方能确保联企工作取得预期效果。
多头检查走访等情况本就让企业苦不堪言,如果企业反映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★,久而久之,企业对干部来走访失去信心★,唯恐避之不及。而一些干部认为企业“不领情”★,于是服务态度大打折扣。这样就背离了走访助力企业发展的初衷★。
企业翘首以盼的★,是干部们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与能力而来,而非走马观花的“打卡式★”到访。若走访只流于表面★,问题始终悬而未决★,政企之间的信任之桥便会摇摇欲坠。干部需成为企业的坚实后盾,以责任与担当,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——干部“忙指导”★,企业“忙汇报”。2024年★,一家企业反映★,所在市相关单位一年检查走访多达65次★,其中执法检查26次★,开展相关工作指导25次、宣传走访9次、助企纾困走访5次,加上企业准备材料★、接待★、汇报等时间,确实给企业造成不小负担★。★“干部频繁到访,企业需安排专人陪同,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;有时为迎合走访★,还要额外准备冗长的汇报材料,牵扯大量精力。”一家企业负责人担忧,★“如果不出面接待,是不是表示对他们不重视★?会不会在以后的办事过程中使绊子★?”
做企业的★“贴心人”。走访走马观花、蜻蜓点水,反映出一些干部思想作风不纯、工作作风不实,不仅不能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和诉求,也会影响到党委政府在企业心目中的形象。当前,部分企业受需求不足★、成本上升等因素困扰,生产经营存在困难★。干部要摒弃官腔官调,不仅要把走访企业当作一次服务的机会,更要看成是洞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、规律的深度学习★。
但笔者调研发现,在实际工作开展中★,一些企业并不欢迎政府走访,一些调研对象表面笑脸相迎,实则深感无奈★,甚至心生厌烦。这是为何★?究其根本★,是一些干部在走访企业过程中逐渐走偏。
这走访可不能变成“行为艺术★”★,干部在企业“打卡”★,问题却在原地“躺平”。企业不是“工具人”,不是为了配合干部完成走访指标的。要走访就拿出点真本事,别让企业白陪跑。
走访若是不能让企业“柳暗花明”,反倒成了★“雪上加霜”的负担,那还不如把精力省下来,研究怎么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,别让暖心政策变了味★。